一、大數據、架構轉型
問:宇視在大數據方面的走勢及發展程度?
答:我們此類技術已經有四五年的積累,技術本身并不一定能帶來價值,要在市場需求下達到爆點,我們認為當前的時間點正是市場需求與技術演進最好的契合點。未來五年左右的時間,在整個國家及安防領域,尤其在行業,像交通等行業都會向智能方向發展,一兩個單點的智能比如“智能識別做得多么好”并不難,宇視想展示的是整個架構性轉型的問題——以平安城市為例,從過去非智能型架構向智能型架構發展,自下而上,從數據層到業務層,再到應用層,每個層面都有很大的變化。在這方面的準備度,宇視做得較好,因為宇視專注,將一件事做到最好、最優。
二、冒險、容錯、系統
問:剛剛演講提到“冒險”一詞,并且在臺上有個美女現場表演(注:指“面具女郎與小偷”的智能識別現場實戰),當時對于效果你是否有些擔心?
答:首先,技術人要有冒險精神,否則就不會有創新。其次,在冒險精神上要有容錯性,我們能夠容納有可能在系統、架構、設計上存在的問題,所有宇視一直以來強調在系統上的差異和領先。這么多年,我們一直在說系統性,系統是個很抽象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那系統究竟是什么東西呢?系統英文單詞system,就是整體性,我們知道在技術上某個地方可能會出現失誤,那么在系統設計上,我們能夠想出辦法去規避它。你問我擔不擔心,宇視對技術還是非常自信的,否則我們也不會在峰會現場進行演示。
三、安全為什么被看低價值,宇視的四大服務
問: 在金融層面,銀行提出很多需求,宇視怎樣去堅持工業黨與客戶需求的兩者結合?
答:首先從兩個角度去理解:
?如果只是安保業務,無論怎么變化需求細節,都脫離不了安保業務自身的特征。客觀講安保是成熟的,它的業務展開空間有限,純粹的安全防范是低價值的,人們會認為安全是“與生俱來、理所應當的狀態”,安全本身并不增值。這也是多年以來,為什么這個行業規模很大,但從資本市場的角度看行業估值仍偏低的原因。
?但是從另一角度看,存在業務走向的差異。比如金融很多主業務如存取款、貸款,買理財產品等等,從業務上講,首先他們是跨區域的或是呈網絡狀態。鑒權,是金融領域非常重要的流程,因為與錢相關。自古以來,跟錢莊金融相關的身份確認鑒權都需要考慮非常周到。我們認為將來在這個技術領域里,包括智能識別甚至包括其他一些生物特征,可能都會帶來增值。其次類似于金融行業,在主業務實施的過程中有很多節點,如果通過可視化的手段融入到其管理進程之中,會加速主業務的效率并提升業務質量,可以提升業務競爭力,因此這是金融行業愿意投入的。
在『宇視可視智慧物聯應用的四大服務』中:
?公共安全:是體系性的事物。
?智能交通:是體系性的,并且會轉化為公眾出行的服務,帶來盈利。
?行業可視化:在每行每業走有這種可能性,不僅僅是金融,在工業4.0 時代的工廠生產線:以3D 打印為支撐改變從模具到批量生產的過程;工業機器人顛覆自動化過程,相當于人最重要的感知器官是眼睛,工業機器人最重要的是視覺模塊,看到再形成操作指令。可視化管理進一步延伸,是工業4.0 或中國制造2025 的全新裝備,與印象中東莞蘇州的流水線+ 工人的制造工廠是完全不同的。工業機器人會讓效率和產能幾十倍提升,其中的視覺模塊一定是帶智能的:看到、看懂,形成信息,進而判斷形成指令、動作。因此視覺可視化是增值的,是非常好的方向。
?局域安防:宇視放在最后,價值相對最低。
四、工業黨的表象與核心
問: 宇視作為安防領域傾注技術研發,你們把自己定義為工業黨,我們怎么走工業黨的路,怎么在產品和技術層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答: 主要有兩點:
?如果做一個產品能解決問題,我們絕不做十個,宇視致力于把一個產品做好。宇視并不傾向做很多很多產品,我們一直在做減法,道理很簡單:同樣的資源,如果做十樣肯定不如用這些資源來做一件事上,這是集合思想。
?我們非常注重技術儲備和積累,以極客的思維做極致,今天很多演示的產品在宇視體系內已經做了六七年了。做系統和做純粹意義的產品最大的區別之一,一個大的解決方案迭代周期可能是5 ~ 10 年,一個產品生命周期是1 ~ 2 年。
要形容工業黨,某些細節都不重要,比如東西更好看、更耐用,這都是表象;最重要最核心是我們如何組織和使用資源、人力資源或者技術資源,對于宇視最重要的是四個字:聚焦、集成。
五、宇視在智能領域追求的核心技術
問: 從業務智能化轉移到機器,深化到人工智能這一塊,宇視研發投入占比超過營收的15%,研發團隊越來越大,在安防越往上游這一塊,研發的能力要求越高,在全球合作伙伴上有哪些要求?
答: 在智能方面的核心技術,我可以做出明確的表達,宇視不可能做所有的算法,而且沒必要。對于宇視而講,最重要的兩方面:
?硬件加速,GPU 集群。這是未來做智能廠家的聚焦點,解決相同的問題,我們要消耗多少資源,這其中涉及到非常復雜的分布式調度能力,非常考驗廠商的能力。
?智能跨平臺的架構。所謂跨平臺,就是在前端攝像機上是一個嵌入式的平臺,甚至是芯片化;相對在X86 服務器上,更復雜的程序、傳統的邏輯是各做各的,前端對前端、后端對后端。我們希望從不同的節點,不同層次或不同技術基礎實現上有適配層,這個適配層向下是不同操作系統,向上是不同的算法和插件。我們自己的算法可以在上面運行,我們也是作為算法插件插進去運行,也有可能是合作伙伴的一個特殊算法。它就像往抽屜里放一張紙,我們是做“抽屜”,這個過程是宇視所追求的核心技術。
我們GPU加速能力在業界是領先的,跨平臺架構不是朝夕之功,包括視圖庫、大數據等,將來我們能看到更多跟智能相關的硬件產品。
六、合作觀的最新落地
問:宇視是行業內最具合作精神的廠家,您怎樣定義合作?
答:對于合作伙伴,我認為首先大家能互補;其次,共贏,宇視愿意將底層資源釋放出來,讓合作伙伴去增值;第三是長久,不搞“一夜情”,但凡合作必須長久,但凡合作雙方都要投入。
問:持續改進是宇視的戰略,今年宇視在持續改進有哪些方面?
答:從技術講,發展創新;從服務講,在真正的大數據時代,未來合作伙伴業務實施空間打開,宇視在流程上和內部運作上肯定會進行改革。2016 年對宇視來講,是內部優化和提升的一年。宇作為原廠商,不可能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所以我們有個大命題,讓我們的下游合作伙伴向這個方向上轉。以往大家都習慣“搬箱子”“做工程”,現在要習慣從數據層面做事情,這個跨度非常大。宇視學堂就是要告訴大家,遇到這樣的事情該怎么做,要幫合作伙伴解決實際問題。
七、超感的落地
問:有關超感IPC,在全國應用上效果如何?
答:我們2014 年提出這個概念,在交通、高教等行業,超感系列是我們主力出貨產品。所謂超感就是強調兩點:
?在同樣的感知范圍內,感知能力的提升比
如星光是在傳統的采集能力上提升,以前很黑看不到,現在看到了,所以星光是我們的高端行業室外機型的一個采購主力。
?在不同的感知范圍內,感知能力的集成
通過智能,我們不僅能看到而且能看懂,這個叫采集能力提升。超感2.0 除了在這兩方面提升,還增加了北斗或GPS,解決空間定位問題。在整個視圖數據庫里,時間和空間的點是非常重要的時空數據,有時間和地理位置信息,這在后面應用的大數據里非常重要。 在未來趨勢物聯網,未來很多都圍繞著攝像機去做,因為攝像機在十多年里,天然解決了很多問題:一個是桿,一個是網。
桿:工程上兩個命題,一個是物理位置,攝像機的點為什么裝在這里,它是有一定的覆蓋性,對整個點位有個邏輯,這么多年形成的物理位置有合理性,交叉覆蓋。第二,非常重要的是電力設施,采集設備除了少數之外,絕大部分需要用電。
網:基于IP 化,這些節點都有網絡直通到后臺,這種條件尤其在室外是很難的,將來這些一定作為物聯網的匯聚節點,在攝像機周圍上會產生很多新的不同需求,另外,超感攝像機尤其在新建筑上,布署起來更方便。
問:宇視超感與DT 是什么樣的關系?
答:首先他們都是可視智慧物聯架構的一部分,超感在采集端,DT 是后臺的大數據平臺,數據結構化、業務智能化、業務大數據化分別是三個層次。數據采集和生成、數據建倉、最核心的視圖庫,再往上就是大數據平臺。
問:目前我們看到,宇視智能分析這一塊,像超感設備偏少,重點是放在后臺,您怎么看?
答:我認為這是個演進過程,算法首先是在X86 平臺,在后端做得非常細,部分前置,比如智能比對是后置的,深度學習的算法是基于大數據的,大數據是在數據中心側的。所以在整個業務邏輯,可以拆分為兩個環節,第一抓取,第二比對。抓取要滿足很多要素,然后前端實現,比對更多是在后端。比如識別是男是女有算法識別,算法成熟、算法小型化就放到前端去;至于這個人是30 歲或40 歲,算法比較復雜的仍放在后端,這永遠是個動態過程,跟人在一歲與十歲時看世界客體一樣,大腦中的神經元反應不一樣。
問:智能前置問題會增加成本的,但是對于一些客戶,他可能不需要這個功能,如何平衡這種成本壓力?
答:一定是有需求才會有市場。比如一個小商店,他根本沒有這樣的需求。但是問題在于,將來即使是小商店,隨著成本的降低及技術的成熟,它同樣會有這樣的需求。比如入口門禁,對于一個小商鋪也可能是需要的。另外貨架上的商品,也可能有在線視頻連接通過網絡發送出去的需求。任何時候,產品都是對應需求的,把一個沒有需求的產品塞給客戶是流氓行為。
八、智慧城市vs 平安城市
問:您提到物聯網圍繞著監控做,對于現在提倡的城市建設,有種觀點是中國的城市建設是在平安城市的基礎上布局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智慧城市,您怎么看?
答:不光是中國,全世界都是這樣。智慧城市,到底是怎樣一個智慧,首先像一個人工智能去運作,將來人們面對更多的是機器人。當然這個機器人是抽象的,不是傳統的有四肢和腦袋的實體機器人。真正的智慧城市是在整個城市管理上,很多或絕大程度上是有人的參與,如果沒有人的參與并不是真正的智慧城市,而只是概念上的花樣。要實現這一點,需要的人工智能+ 物聯網的集合。人工智能最關鍵的是智能視覺的提升,這與其它數據有天壤之別。智慧城市是平安城市未來發展必然趨勢。但如果理解成平安城市的城市治安業務是核心,則是錯誤的,應該從技術的角度去理解,如視覺能力、視頻數據結構化能力及視音頻數據結構化能力等。
九、安防三足鼎立,宇視的大而全 + 專而精
問: 精工制造會給宇視帶來怎樣的利好?聽聞戴爾會進入視頻監控,您怎么看?
答: 精工制造不是一個新命題,我們將持續提升,包括我之前在工業4.0 講到的自動化生產制造,將來會面向生產制造領域,向自動化方向去牽引,作為高端制造業引導下游自動化。
宇視會持續往高走。純粹的生產制造不是我投入的方向,因為我們相信在這一方面會有人比我做得更好。
問:目前的安防市場,海康大華宇視三強鼎立。那么在今后的競爭中,宇視如何做才能讓自己處于有利地位。
答:這個狀態肯定會持續下去,而且行業的收斂會不斷加強,領先的會越來越領先,這種過程會加速。我個人認為,在大的行業體系里,并不是說誰的銷售額最多、誰的規模最大,誰就是最優秀的。在未來的智能業務時代,宇視不可能做所有攝像機,有兩類存在,一類叫大而全,一類叫小而精。其實我們已經走在大而全的路上,但在這個大的方向上,我們盡量做到專而精。